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异常已为大家所熟知,但非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 功能异常却令许多患者和临床医生困惑。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另一种与自身免疫 功能异常有关的肝脏损害 — 自身免疫性肝炎,它是最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由于我国是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 自身免疫性肝炎在我国既往未受重视, 临床中易导致误诊,。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免肝)是由于患者肝脏本身的免疫耐受性减退不能识别自身肝组织(抗原)成分而产生的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种不能自然痊愈的肝 炎。该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无传染性,多见于女性,好发于10~30岁间 ,女性绝经期后又有增多的趋势,70%的患者发病缓慢,急性发病的约占30%。 急性发病患者症状颇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过后,病状可能持续数月不愈,患 者可以出现黄疸、腹水,甚至发生肝性脑病 。缓慢隐匿发病患者 。开始会有关 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和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一段 时间后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脾区疼痛、出血倾向和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到肝硬化、腹水等,而且该病比病毒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要短。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 I型 、Ⅱ型 和 Ⅲ型 。目前,国人中比较常见的是 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然而 ,在一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标志物 。 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最新观点认为,机体在易感性基因的作用下,受环境因素、药物或感染因子的诱导而发病 ,由于产生肝细胞膜自身靶抗原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以及肝脏本身免疫耐受性减退,导致自身免疫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并不困难 。首先,肝功能异常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细菌学检查 ,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 、心源性肝损害以后 ,及时做自身免疫性肝炎方面的检查 ,包括 血浆球蛋白 、转 氨酶和胆红素水平的测定 ;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的检测 ,如抗核抗 体 (ANA)、平滑肌抗 体 (SMA)和 线粒 体抗 体(AMA)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基本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 ;缓解肝内炎症 和消 除症状 ,恢复肝功能 ,保持代偿状态和减少并发症等 。治疗中应注意休息 ,补充营养 ,禁酒和避免药物性损害 ,但最重要的还是免疫抑制剂治疗 ,主要的药 物 有 :强的松 、硫唑 嘌 呤 (AZP)或 6一氨 基乙酸 (6一MP),同时加用保护肝脏的药物和促进胆汁排出的药 物 ,如易善复胶囊 和优思弗等 ,无论哪一 种药物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虽然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大家熟悉的病毒性 肝炎一 样 ,长期不予治疗可能会发展到肝硬化 ,但是 ,也不 必过于紧张 ,只要患者自觉地定时查体 ,有病及早就医 ,就能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 ,早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