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表现,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血糖升高。病原学检查到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或分离到肠道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预防
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公共卫生科
201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