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滨,中共党员,介入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先后获得医院“最佳医生”首届中国医师节医院“优秀医师”、南昌市表现突出的临床医师、江西省先进医务工作者等殊荣。
介入台前,他是身穿铅衣的"守护者”
2004年,余海滨从南大医学院毕业,在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工作至今。从选择做医生的那一刻起,他就为自己树立了事业的方向: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20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医学誓言。
2008年,医院成立肝脏肿瘤科,他主动申请进修学习肝脏介入技术,成为医院肝脏介入手术首批“铅衣人”。由于介入操作会受到辐射,很多医生都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可他却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坚守、毫无怨言。每天,在完成病区患者治疗与管理之外,还要身着厚重的铅衣完成几个小时的介入手术。20多斤重的铅衣在身,常人可能连简单的抬手动作都比较费劲,可他却要在射线下坚持操作,有时甚至长达5-6个小时。从手术台上下来往往已是汗流浃背,体力严重透支。尽管如此,回到病房他还要对每位术后的患者进行巡视,看到患者状态平稳,他才放心回家。这时往往已经夜色降临。这就是余海滨工作一天的写照。
有人把介入医生比作蜡烛,燃烧自己,为患者带来生命之光。余海滨时刻心系患者,凭着对医疗事业的执着和信念,介入手术一干就是十五余载,无怨无悔。已累计开展手术|5000余例次,为诸多肝癌患者带来“生”的延续和希望。
疫情面前,他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
2020年,始料未及的新型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他虽然是一名肝脏肿瘤科医生,但他说,作为医院的一份子,抗击疫情,责无旁贷。在完成下乡健康扶贫任务的第一时间,他主动请缨,向“疫”逆行。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他先后多次进入新冠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坚守在抗疫第一线。
2022年新一轮疫情来袭,医院紧急腾空病房,全力收治新冠。关键时刻,他脱下厚笨的铅衣,穿上洁白的防护服,再次冲进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新冠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年幼的仅几个月,年老的近九十岁高龄,有的还伴有其它基础性疾病。他带领隔离病区的医疗团队精准施治,确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置。由于闭环管理,不能回家是常态,最久的一次长达2个月没有回过家,“小家”的大事小情他都无法顾及。对于70多岁的父母和两个孩子,他心中满是愧疚。但他说,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真正保护好小家。他带领医护团队连续奋战,直至最后一名新冠患者痊愈出院,圆满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2022年12月,当疫情防控全面放开进入新阶段,病房里新冠阳性患者在短短几天内急剧上升。面对高强度的诊疗压力,余海滨顾不上自己发热咳嗽,带领同事们全力以赴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他慎终如始,甘于奉献,用无私无畏的付出彰显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使命面前,他是实干笃行的“担当者”
2019年,他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部署,主动要求下乡,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前往湾里罗亭镇卫生院挂职锻炼担任副院长一职。他带领村医入户核查健康扶贫材料,宣读健康扶贫政策特别是针对贫困患者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政策知晓率。他进村入户组织开展主题健康教育活动,重点针对贫困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乡村医生,他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和指导,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能力。他通过下乡上门体检、门诊、巡诊、随访等多种途径为贫困人口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履约率达到100%。他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为健康扶贫工程和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忠于所事,精于所学,以自己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学习掌握本专业发展新动向。前往上海肿瘤医院进修学习介入手术和肝脏肿瘤的治疗,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国家级论文数篇,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多项;他还承担着江西中医药大学的理论授课任务。从医多年,他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红包,他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他说,他只图两个字,心安。经他治疗后康复出院的患者不计其数,患者和家属多次将锦旗、感谢信送到医院。
余海滨心里始终装着病人。从医二十载,他把每一位病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病友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书写下昂扬无悔的青春诗篇。
(宣传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