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冕
“早上见了你,看见你骨瘦如柴、毫无力气地躺在病床上,我心如刀绞……你知道吗,看见你被救护车送来的那一刹那我有多心疼啊……”2010年11月,一个名为“与艾滋病为邻”的新浪微博开通了,一封名为《致秋梅》的信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
这一天,救护车送来一名奄奄一息的病人,胡敏华一眼认出,那是秋梅。此时的秋梅几乎是皮包骨头……
秋梅是胡敏华接触艾滋病护理工作以来印象最深的病人。
胡敏华与秋梅相识于2008年。秋梅的丈夫因贩毒被判刑,4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相继患上艾滋病,最后不治身亡。医生推断为母婴传播,秋梅可能早就被丈夫传染了。
确诊报告出来后,秋梅痛不欲生。胡敏华拉着她的手,坐在一隅安静地听她哭诉,并不停地安慰、鼓励她,原本万念俱灰的秋梅答应接受治疗。谁知,当胡敏华帮她取好药,一切都安排妥当,秋梅却突然不辞而别。
胡敏华第二次看到秋梅,是她奄奄一息被邻居送到南昌市第九医院来救治。经过抢救,秋梅活了过来,但却拒绝配合护士的治疗。
看到这样的秋梅,胡敏华很焦急,也很不安。于是,胡敏华开通了微博,取名为“与艾滋病为邻”。她在微博上发表了《致秋梅》一文,引发读者热议,数千条留言中网友纷纷鼓励秋梅要鼓起勇气活下去。
“当时就是想把自己的心理历程记录下来,每当看见不配合治疗、不珍惜自己生命的艾滋病患者,我就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谈起写博文的初衷,胡敏华说,她把这些话写在微博上,也是希望能呼吁更多的人去关心理解艾滋病患者。
感染与免疫科主治医师胡塔见证了秋梅整个事件。“当时看到胡主任对待秋梅时镇定自若的做法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突然发现,南丁格尔精神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胡塔说,胡敏华用自己的行动,打消了科室的其他成员们对艾滋病的恐惧,让他们认识到,医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人文关怀也很重要。
“当时来医院诊治的艾滋病患者大部分都是通过吸毒感染,他们身上的皮肤大多已经溃烂了。我们当时是不敢上去给患者打针或者护理的,但是胡主任总是说,‘我来吧,我不上谁上?’”感染二科(艾滋病门诊科)护士涂云霞说,看到胡敏华总是亲力亲为,她们对于艾滋病的恐惧渐渐被打消,她们的内心也渐渐被胡敏华所感动。
“职业暴露,是每一个感染科医护人员都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个职业最大的风险之一。”胡敏华表示,“但作为一名艾滋病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不能因为对职业暴露的恐惧而不实行基本的医护职责。谁让我选择了这个与艾滋病为邻的职业呢?”
自2000年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成立以来,胡敏华和她的同事们已在艾滋病护理的岗位上工作了21年,她们每天都处在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最前沿。“我们没有恐惧,因为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任何一个艾滋病患者。””胡敏华说。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每一位青年护理人都是书写医院护理历史的执笔人。对此,第48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胡敏华表示,她和她的抗艾志愿服务团将牢记南丁格尔誓言和肩负的神圣职责,共同携手,以一颗匠心,去危就安,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