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实现SCI论文“零”的突破-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
  • 官方微信

    南昌市第九医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南昌市第九医院

  • 医院动态
    网站首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动态 > 正文

    我院实现SCI论文“零”的突破

    来源:南昌市第九医院    点击:909

      近日,我院学术方面又取得重大进展。副院长温志立博士以第一作者(排名第一)连续发表两篇SCI 论文,我院均为第一单位,从而实现了我院SCI论文“零”的突破。

      其中一篇名为《MicroRNA-377 Regulates Mesenchymal Stem Cell-Induced Angiogenesis in Ischemic Hearts by Targeting VEGF》,发表在2014年9月第9卷第9期的PLOS ONE杂志(影响因子3.534),属长篇专题论著(共13页),是温志立博士在美国从事干细胞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总结。该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叫“miR-377”的microRNA能直接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从而影响心肌梗塞、糖尿病和肝硬化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修复。通过敲除体内miR-377可以促进缺血组织迅速恢复,将永久敲除miR-377的干细胞移植到缺血组织可更好地发挥血管修复和组织再生的作用。温博士已进行大量的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反复证实了这一点。miR-377有望将来作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

      另一篇名为《Effect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otypes on the efficacy of adefovir dipivoxil antiviral therapy》,发表在2014年8月第14卷第8期的Hepatitis Monthly杂志(影响因子1.796),是温博士对多年来肝病临床工作的总结,也是源于温博士于2009年获得的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慢性乙肝患者在阿德福韦治疗过程中HBV基因型和准种变化的研究》(编号2009GZY0221,经费5万元)。该研究将52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治疗组和对照组,并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对所有病人进行HBV基因分型,通过观察感染不同HBV基因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在接受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后的疗效差异,来判断HBV基因型是否对抗病毒疗效有影响。结果显示,我省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73.6%)和C型(26.4%),经过一年时间的抗病毒治疗,B型HBV感染者与C型HBV感染者在HBV-DNA血清学清除率、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上均无明显差异,提示HBV基因型对阿德福韦抗病毒疗效并无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患者在抗病毒之前没有太大必要检查HBV基因型。该研究结果运用于临床将为病人节省费用,同时对乙肝的临床诊疗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