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
——医院举办“3.18爱肝日”大型义诊活动



3月18日,家住医院附近的熊阿姨一大早就来到医院,准备进行免费体检。两天前她从医院的网站上了解到今天将进行丙肝免费筛查。熊阿姨生育孩子时输过血,她听说输血可能会传染丙肝,心里就一直不踏实,所以今天赶早来到医院。
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今年爱肝日的主题为“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与慢性乙肝不同的是,感染丙肝病毒后,约80%的患者都没有明显症状。但当患者因出现相关症状而就医时,往往已经发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帮助丙肝患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月18日上午,医院在院内举办大型公益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丙肝筛查、健康咨询、“健康大讲堂”知识讲座等服务。
在医院门诊部,五位医生就丙肝的诊治和预防为大家提供免费咨询,还通过健康系列科普展板、发放免费健康宣教资料加深群众对丙肝的正确认识。在门诊大厅内,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医院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有的教患者安装、使用掌上医院APP,有的指引做免费丙肝检测的群众挂号、抽血……在随后举办的“健康大讲堂”现场,专家的精彩讲解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听讲,不少排队的患者也在认真倾听。
当天,共接受群众咨询近400人,丙肝抗体检测346人,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许多群众表示,义诊活动不仅为他们普及了丙肝科普知识,还让他们接受免费筛查,消除了传染丙肝的担忧。医院的活动真是贴近百姓,温暖人心。
相关链接:
丙肝预防常识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HCV传播途径
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3.母婴传播 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4.其他途径 见于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其传播途径不明。
最主要还是经输血、针刺、吸毒等途径传播。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如何预防丙肝的发生呢?
1.加强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家能够充分了解丙肝病毒传播的方式以及易感染人群;要教育静脉吸毒者,使其了解不洁注射的危害,避免与他人任何方式的血液接触。
对护理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止丙肝病毒传播的意识,对可能与HCV传播相关的各行业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大家共同关注、处理与丙肝病毒传播有关的社会问题、医学问题。
2.加强对献血员和器官移植供者的抗-HCV筛查,所有献血员和器官供者必须经过抗-HCV筛查阴性,才可以献血或捐献器官,所有用来制造血液制品的血浆,血液必须保证无HCV污染。
3.尽可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分娩时减少胎露的监测,缩短破膜后分娩时间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的危险性。
HC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应在出生后2~6个月间检查两次HCVRNA或/及15个月时检查抗-HCV。在出生后15个月内检测抗-HCV阳性都有可能是来自于母体。
4.在医疗机构大力推行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的介入检查和治疗用品在用后必须销毁;对非一次性的介入性检查治疗器械、腔镜应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对于静脉药瘾者,可以提供安全清洁的注射器,同时对药瘾者积极治疗,解除其对药品的依赖。
5.降低性传播的危险性。男性HCV感染者的性伴应测定其HCV感染标志,多个性伴者则应该采用安全套来预防HCV的传播;长期单个性伴间采用安全套可以降低HCV传播的危险。
6.丙肝病毒预防措施讲究个人卫生,避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卫生用品。
哪些人需要做丙肝检测?
下面七类人要尽早做丙肝检测:
1.接受过输血、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
2.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胃镜/内窥镜检查、侵袭性操作、针灸和针刺;
3.与肝病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
4.有过纹身、纹眉、穿耳孔、理发、刮胡须等皮肤黏膜损伤;
5.在美容院进行过抽脂、割双眼皮等创伤性美容项目;
6.静脉注射过毒品;
7.和肝病患者密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