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广网12月1日南昌消息(付清俊 通讯员 张小芳)一边是世界性难题的疾病护理,一边是变幻莫测、心理脆弱的病人。如何让病人更好地遵从医嘱,考验的是护士们护理的功夫和态度,考验更多的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了给从“零”起步的江西艾滋病护理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南昌市第九医院胡敏华带领她的团队十五年如一日工作在抗“艾”一线。随着疫情的发展,医院收治的艾滋病人逐年增多,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成为胡敏华及其团队的首要任务。
2003年,在胡敏华的筹措下,她所在的艾滋病门诊设立了健康科普园地——“温馨家园”,在这里,胡敏华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
2010年,胡敏华在新浪网开通“与艾滋病为邻”的实名微博,这是她专为“艾”友们开设的网络温馨家园。目前粉丝已高达3万余人,且每天都在不断增加。
正是凭借这一实体一网络两个平台,胡敏华架设起与“艾”友们沟通、交流的心灵之桥。
让健康沙龙座谈成为常态
今年6月24日下午14时,南昌市第九医院艾滋病门诊温馨家园内,坐满了闻讯赶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和家属,一场内容丰富、乐观积极的健康沙龙正在这里举行。沙龙活动的主题是:如何调整心态,做好身份认同;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乐观规律健康生活。
这次温馨家园沙龙活动和以往不同的是,来现场参与互动的志愿者除了南昌市第九医院爱心小组的志愿者们、@江西艾滋病援助的小谭、小曾外,还有刚刚完成 @伴艾骑行从南昌到北京3000公里骑行倡导的艾滋病毒感染者 @刘九龙同志 ,还有从香港远道而来的,已生存二十年时间的艾滋病毒感染者 @张锦雄Ken仔 ,更让大家感动的是,章金媛爱心奉献团86岁高龄的章金媛主任和王桂琴、夏杏云两位老师也冒着酷暑,带着礼物赶来温馨家园和参与者们沟通互动,并亲自深入到感染二科病房探访慰问住院的艾滋病友们及家属。
在温馨家园活动现场,医院爱心小组志愿者高龙娥为病友们进行了一堂形象生动的穴位保健知识和心灵沟通讲座,让病友们通俗易懂,并能现学即用,收获很大。讲座结束后,章金媛主任与大家亲切交谈并和病友做心理沟通,指导病友们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她嘱咐家属们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她还鼓励病友们要乐观向上,积极调整心态,坚强面对病魔!
之后温馨家园的志愿者刘九龙、张锦雄、小谭等分别和在场的病友、家属进行了交流分享,一一解答新病友的困惑、家属的疑虑、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应对等等,为病友们鼓劲加油!
胡敏华说,志愿者们把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大爱的价值观传递给了这里的每一位患者。这种沙龙活动,一方面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倾诉交流的平台,定期释放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方便患者间分享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取得的治疗经验。这类活动对“艾”友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温馨家园定期举办健康沙龙的意义所在。
胡敏华表示,针对举办沙龙座谈活动,她希望以后能够进入常态化发展,并为此向主管单位申报了研究课题,为活动争取更多支持。
宣传艾滋病救治政策让更多患者受惠
年轻的病友小清是今年上半年来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当时已经出现机会性感染。看着骨瘦如柴的儿子,年迈的父母欲哭无泪。小清长年在外打工,却没有多少积蓄,平时在家务农的父母也只能勉强糊口。小清出现高热等症状时,在当地诊所打针吃药,却总不见好转,他只好从打工之地回到老家。来到县医院住院后,开始出现感染,口腔有疱疹、溃烂。医生建议转诊到南昌市第九医院。这时的小清经辗转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开始让家里债台高筑了。父母从医生口中知道了小清得的是艾滋病,感觉这病让一家人抬不起头来。在第一次出院后,由于不想过多地暴露病情,一家人死也不肯去办理重大疾病和民政、疾控等部门的补助。
胡敏华知道情况后,多次打电话与小清及其父母沟通,告知他们现在国家对艾滋病患者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而且减免补助流程简单了很多,不必跑很多部门,也不会暴露小清的病情。考虑再三,小清一家人终于听从了胡敏华的建议,很快就申请到了疾控中心的补助,这让小清及父母喜出望外。现在,小清在门诊抗病毒治疗的情况很好,他的复查费用不仅新农合可以报销,而且还有疾控中心的报销减免,门诊看病几乎没有费用支出了。
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年增35%
年轻的大中学生,不再是艾滋病防控人群中可“忽略”的群体。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传播。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
艾滋病虽是不治之症但可预防
那么大学生该如何预防艾滋病呢?胡敏华表示,首先,大学生都应当多学习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其次,生病时要到正规的诊所、医院求治,注意输血安全,不到医疗器械消毒不可靠的医疗单位特别是个体诊所打针、拔牙、针炙、手术。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不与他人共享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对被他人污染过的物品要及时消毒。要做好安全性行为。何为安全性行为?完全排除感染危险的性行为是安全性行为。例如,在两个未感染的人之间任何性行为都是安全的。任何不涉及体液(比如血液、精子、阴道分泌物)或其他污染过的物质进入机体的性行为都是安全的。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使性行为更安全,但安全套也不是100%安全。在购买和使用安全套时,要检查一些安全因素,如:
——不要使用过期的安全套。
——安全套保存时应远离热源、压力。
——确定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尖锐物体撕破安全套。
——确定在戴安全套时,其顶端的空气完全排出,这可以防止性交过程中安全套爆裂。
15年用心坚守防“艾”岗位
从事护理工作的27年里,15年坚守在艾滋病护理岗位,胡敏华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患者,都会用她“特有的爱”给予生活在阴暗角落中的艾滋病患者以阳光和温暖,并被患者和广大网友誉为“菩萨心肠的好人”“最美护士长”。
担任艾滋病科护士长后,胡敏华更是积极开展 “温馨家园”活动,想方设法让住院患者有家的感觉,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
因胡敏华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先后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提名奖,南昌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示范标兵、南昌市优秀护士长、首届南昌市十大杰出女性、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南昌市服务明星,江西省优秀护士,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入选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中国江西网举办的“最受女大学生欢迎的杰出女性”候选人,2011年,当选为中共南昌市委第十届党代会代表,2015年,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回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让胡敏华收获着一个又一个的感动。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她的手机和微博上都会收到许多条祝福短信,这些都是她曾经护理过的患者或从未谋面的微博网友发来的,他们相互之间的祝福话语,读起来是那么的感人,这也化成了胡敏华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
东北网友来昌只为见到胡敏华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胡敏华正在门诊忙着招呼几个来体检的患者,护士急急地跑来说有电话找她。胡敏华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护士长,是我,一池青荷。”胡敏华愣了一下,紧接着就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在微博上沟通过多次的网友。电话那头似乎感觉到了护士长的惊讶,接着说:“护士长,您别意外,我现在在南昌,想过来看看您!”胡敏华满口答应了。1个多小时后,胡敏华面前出现了两位高大的男士,他们风尘仆仆。虽是初次相见,却都一见如故,毕竟大家在微博上早已熟悉。入座后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居然是从东北远道而来,本来不需要在南昌停靠,但是他们感觉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到了南昌,就像到了第二个家一样。就这样,火车抵达南昌站时,他们毫不犹豫地下车,又丝毫不耽搁地来到医院见护士长。
“我感觉我只是尽自己的本份,做了自己本职岗位应该做的工作,但却得到了来自领导、同事和社会的夸赞,这些常常让我非常不安。如何细化自己的工作方法,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是我现在以及今后工作的大方向,相信通过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群体的关爱与帮助,他们将生活的更健康更精彩。”胡敏华如是说到。
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抗“艾”接力
截至目前,胡敏华所在的艾滋病门诊已为900多位HIV感染者和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天,胡敏华她们都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访谈沟通,询问他们的近况,提醒他们及时到医院复诊拿药。每天,她都更新微博,为艾友们进行心理疏导、健教咨询。温和的声音,关切的话语,像甘露、像清泉,滋润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田。
2014年,以艾滋病门诊的“温馨家园”为核心,以胡敏华为首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室被南昌市总工会命名为南昌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以“真爱联结你我,真诚营造家园”为服务宗旨,服务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通常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更多的是为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生活指导与心理支持,并争取国(境)内外志愿者、NGO组织等社会多方力量,伸出援手,为“艾”友们提供尽可能大的帮助。胡敏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HIV感染者和患者与社会联结的桥梁和纽带。
胡敏华为“艾”友们所做的一切,也感染并带动了全科的医护人员,她们一个个向胡敏华看齐,纷纷聚集到护士长的左右,加入到抗“艾”的队伍中。胡敏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也就此有了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队伍。现在,艾滋病房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成为创新工作室的新成员,医生5名,护士17名,平均年龄32岁。
采访手记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一边感慨于胡敏华的付出与辛劳,一边也很是痛心。艾滋病患者不得不一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社会的歧视,家人的不容,让他们深陷于痛苦的煎熬与挣扎中。在和艾滋病患者的交谈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需要的不是特殊化,他们渴望的仅仅是平等相待。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能给更多人一些警示。在此,胡敏华通过本网呼吁社会爱心人士能够力所能及,给艾滋病患者更多关心与帮助。(原文网址:http://www.cnr.cn/jx/jxzt/9yy/hmh/20151201/t20151201_5206531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