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 人物.视窗》专题报道胡敏华-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
  • 官方微信

    南昌市第九医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南昌市第九医院

  • 医院动态
    网站首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动态 > 正文

    《健康报 人物.视窗》专题报道胡敏华

    来源:南昌市第九医院    点击:

      胡敏华:爱永远比冷漠疏离更有力量

      (转自2015.12.4《健康报》7版 记者徐雅金 通讯员张小芳)2000年,南昌市第九人民医院被批准为江西省艾滋病治疗中心,感染科护士长胡敏华是该院第一个进入艾滋病防治一线的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27年里,15年坚守在艾滋病护理岗位,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胡敏华都会用她“特别的爱”给予生活在阴暗角落中的艾滋病患者阳光和温暖,她因此被患者和广大网友誉为“最美护士长”。

      不久前的一天,南昌市第九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的“温馨家园”内,坐满了闻讯赶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和家属,一场健康沙龙正在这里举行。沙龙的主题是:调整心态,做好身份认同;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依从性,乐观规律健康生活。

      这次温馨家园沙龙活动和以往不同,来现场参与互动的志愿者除了南昌市第九医院爱心小组的志愿者们,还有刚刚完成“伴艾骑行”从南昌到北京3000公里骑行的倡导者——艾滋病感染者刘先生,还有已带病生存20年、从香港远道而来的张先生。

      此次沙龙的主办者、南昌市第九医院感染科护士长胡敏华说,志愿者们把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大爱的价值观传递给了这里的每一位患者。这种沙龙活动,一方面可以给患者提供倾诉交流的平台,定期释放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方便患者间分享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取得的治疗经验。这类活动对“艾”友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温馨家园定期举办健康沙龙的意义所在。

      “不要关注我,请大家多关注我的患者”

      2003年,在胡敏华的筹措下,她所在的艾滋病门诊设立了健康科普园地——“温馨家园”,在这里,胡敏华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2010年,胡敏华在新浪网开通“与艾滋病为邻”的实名微博,这是她专为“艾”友们开设的网络温馨家园。目前粉丝已高达3万余人,且每天都在不断增加。

      从2000年进入艾滋病门诊做护士起,15年来,胡敏华每天打交道的都是艾滋病患者,其中有年轻的母亲,有天真的孩子,也有曾经的成功人士。患者在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后,多数容易自暴自弃,失去活着的勇气,心理比较脆弱。作为一名护士长,胡敏华不仅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治疗,还要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在密集的工作中,胡敏华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一记录下来,并在网上开通微博,取名“以艾滋病为邻”,建立起了与艾滋病患者沟通的平台,打开了一扇艾滋病防治宣传的小窗,增强艾滋病患者对生活的信心。今年,在胡敏华“以艾滋病为邻”微博诞生5周年的日子里,医院特别甄选数十篇微博文章汇编成《在一起——防艾护士长微博日志》,付梓印刷成册。

      2010年11月15日,胡敏华给艾滋患者秋梅写了一篇日记《致秋梅》,文章一经发表,便被众多知名论坛转载,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国内众多媒体纷纷前来采访胡敏华,但她说的最多的却是“不要关注我,请大家多关注我的患者,多分给他们一些爱”。她用行动告诉人们:比绝症更令人绝望的是人的歧视,爱永远比冷漠疏离更有力量。

      年轻的病友小清是今年上半年来住院的,当时已经出现机会性感染。看着骨瘦如柴的儿子,年迈的父母欲哭无泪。小清长年在外打工,没有多少积蓄,平时在家务农的父母也只能勉强生活。小清出现高热等症状时,在当地诊所打针吃药,却不见好转,他只好从打工之地回到老家。来到县医院住院后,小清开始出现感染,口腔有疱疹、溃烂。医生建议转院。这时的小清几经辗转住院治疗,医疗费用让家里债台高筑。父母从医生口中知道了小清得的是艾滋病,感觉这病让一家人抬不起头。第一次出院后,由于不想过多暴露病情,一家人不肯去办理民政、疾控等部门对重大疾病的补助手续。

      胡敏华知道后,多次打电话和小清及其父母沟通,告知他们现在国家对艾滋病患者有很多优惠政策,而且减免补助流程简单了很多,不必跑很多部门,也不会暴露小清的病情。考虑再三,小清一家人终于听从了胡敏华的建议,很快就申请到了疾控中心的补助,这让小清和父母喜出望外。现在,小清在门诊抗病毒治疗的情况很好,他的复查费用不仅新农合可以报销,而且还有疾控中心的报销减免,门诊看病几乎没有费用支出了。

      不久前,胡敏华正在门诊忙着照顾患者,护士跑来说有电话找她。胡敏华拿起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护士长,是我,一池青荷。”胡敏华愣了一下,紧接着就反应过来——这是一个在微博上沟通过多次的网友。电话那头似乎感觉到了护士长的惊讶,接着说:“护士长,您别意外,我现在在南昌,想过来看看您!”胡敏华满口答应了。1个多小时后,胡敏华面前出现了两位风尘仆仆的高大男士。虽是初次相见,却一见如故,毕竟大家在微博上早已熟悉。入座后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居然是从东北远道而来,本来不需要在南昌停靠,但火车抵达南昌站时,他们想起胡护士长,便毫不犹豫地下车,一路驱车到医院见护士长。

      “我感觉只是尽自己的本分,做了本职工作,但却得到了领导、同事和社会的夸赞,这让我常常感到不安。我想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群体的关爱与帮助,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健康、更精彩。”胡敏华说。

      每到逢年过节,胡敏华的手机和微博上都会收到许多祝福,这些都是她曾经护理过的患者或从未谋面的微博网友发来的。患者祝福的话语,也是胡敏华多年努力工作的动力。

      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抗“艾”接力

      截至目前,胡敏华所在的艾滋病门诊已为900多位HIV感染者和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天,胡敏华们都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访谈沟通,询问他们的近况,提醒他们按时到医院复诊拿药。每天,胡敏华都会更新微博,为艾友们进行心理疏导、健教咨询。温和的声音,关切的话语,像甘露清泉,滋润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田。

      2014年,以艾滋病门诊的“温馨家园”为核心,胡敏华带领的防治艾滋病工作室被南昌市总工会命名为“南昌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秉承“真爱联结你我,真诚营造家园”的宗旨,服务不仅仅局限于通常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更多的是为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生活指导与心理支持,并争取国(境)内外志愿者、NGO组织等社会多方力量,伸出援手,为艾友们提供尽可能大的帮助。胡敏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HIV感染者和患者与社会联结的桥梁和纽带。

      胡敏华为艾友们所做的一切,感染带动了全科的医护人员,她们纷纷聚集到护士长的左右,加入到抗“艾”队伍中。胡敏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也就此有了一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队伍。现在,艾滋病房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成为创新工作室的新成员,医生5名,护士17名,平均年龄32岁。

      因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胡敏华先后获得了南昌市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示范标兵、南昌市优秀护士长、首届南昌市十大杰出女性、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优秀护士,并入选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候选人。2015年,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